宝书网

宝书网>人在战锤,求你别赞美哆啦万机神 > 0039 哎呀亚空间的坏人怎么这么多(第1页)

0039 哎呀亚空间的坏人怎么这么多(第1页)

属于莱恩。艾尔。庄森的密林正在被扭曲的触须撕裂,虫巢意志尖叫嘶吼着释放着自己的力量,

塑造这具躯壳的基因序列是如此的强大,其遗传物质本身都是虫巢意志闻所未闻的形态,即便尚未完全诞生,也能承载虫巢。。。

夜深了,城市渐渐安静下来。我坐在办公室里,窗外只剩下零星几盏路灯还亮着,像守夜人的眼睛。电脑屏幕的光映在脸上,泛着淡淡的蓝。《共生协议》v。2。0的后台数据仍在不断跳动:全球共感指数稳定在8。3,新增“我在”回应数已突破每日十亿次。这个数字曾经不可想象,如今却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
我正准备关机回家,忽然听见系统提示音响起??一条紧急消息被标记为“优先级最高”。

>**【世界共鸣网络?警报】**

>检测到异常情感共振集群,坐标:北纬34。7°,东经135。2°(日本京都府山区)

>共振特征:高度集中、低频持续、带有强烈集体记忆回响

>初步分析:疑似存在未接入网络的“原始共鸣体”

>附加信息:该区域三十年前曾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故,造成1人遇难,其中包括整支小学登山队

我的心猛地一沉。

藤本……他来自江东精神病院,而那场灾难,正是发生在京都附近的山村。我记得他在手稿中提过一句:“有些痛,埋得太深,连风都绕道而行。”

我立刻调出历史档案,翻找与那次事故相关的记录。果然,在《共生协议》早期采集的匿名音频库里,有一段编号为#KYT-091的录音,上传时间是三年前,IP地址模糊不清,内容只有短短三十七秒:

>“……对不起……老师没保护好你们……如果那天我能早点发现天气不对……如果我能拦住你们上山……如果……如果有人告诉我‘你在’就好了……”

声音苍老、颤抖,背景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,仿佛是从某座荒山上录下的。

我迅速联系技术支持组,请求启动“离线共鸣追踪协议”。这是一种实验性功能,专为无法联网但存在强烈情感波动的区域设计。原理很简单: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时间、对同一段记忆产生共情反应时,哪怕他们身处无信号区,也能通过生物脑波形成微弱共振,被卫星捕捉到。

不到十分钟,初步模型生成。

地图上,那个山区的小学旧址周围,浮现出一片幽蓝色的光晕,形状如同一朵缓缓旋转的莲花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每晚九点整,那片光晕就会增强三倍,持续整整四十三分钟??恰好是一节课的时间。

“他们在上课。”我喃喃道。

不是鬼魂,也不是幻觉。是记忆的重量太重,压得灵魂无法离去;是悔恨与思念交织成网,把生者与死者困在同一片时空里。

我当即决定出发。

第二天清晨,我登上飞往大阪的航班。随身只带了一台改装过的录音设备、一本藤本手稿的复印件,和那个从电话亭里拿回来的黑色老式听筒。它不知为何在我离开学校那天自动出现在办公桌上,底部刻着一行新字:

**“声音不会消失,只会等待被听见。”**

抵达京都后,我租了辆车,沿着盘山公路向事发地驶去。沿途村落稀少,房屋老旧,墙上还能看到当年泥石流冲刷过的痕迹。一位老人听说我要去那所废弃小学,连连摆手:“别去了,夜里常听见孩子读书的声音……还有个老头,每年雨季都在校门口烧纸,跪着不走。”

“你知道他是谁吗?”我问。

老人摇头:“没人知道。但他总抱着个破皮箱,像个医生。”

我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
傍晚六点,我终于抵达目的地。

学校早已坍塌大半,教学楼外墙裂开巨大缝隙,操场被植被吞噬,唯有旗杆孤零零立着,上面挂着一面褪色到几乎看不出图案的校旗。夕阳斜照,影子拉得很长,像无数伸向天空的手。

我在主教室废墟旁架起设备,连接便携电源,开启全频段监听模式。天色渐暗,山风渐起。

八点五十九分,一切寂静如死。

九点整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