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书网

宝书网>逼我上梁山,你有这个实力吗? > 第751章 蔡福 真相只有一个3更求月票求推荐票(第1页)

第751章 蔡福 真相只有一个3更求月票求推荐票(第1页)

有丶儿意思!

蔡福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意,这让他想起了诸葛亮也中过同样一计:

上屋抽梯!

说起来也确实有点儿像,刘琦为了自保才出此下策请诸葛亮想办法。

刘琦把诸葛亮请到楼上让人。。。

马车停在十里亭外,黄土道上尘烟未散。少年立于车辕之上,目光越过鲁智深肩头,望向那座巍峨却沉寂的汴京城。城楼斑驳,旌旗低垂,昔日金碧辉煌的皇都如今宛如一头病卧的老龙,脊骨弯曲,鳞甲剥落。

“十年了。”少年低声说,声音不大,却如刀刻石,“我在这世间漂泊十载,睡过破庙,吃过野菜,被人唤作小沙弥、流浪儿、乞儿……可从未有一日,忘记自己是谁。”

鲁智深仰面望着他,心中翻涌难平。眼前这少年虽衣着朴素,眉宇间却自有威仪,不怒自威,不骄不躁,仿佛天地风雨皆不能动其心志。他忽然明白,许婉柔为何甘冒奇险,藏匿太子于江湖草莽之间??不是为了保命,而是为了让这位真龙之子,在民间看清百姓疾苦,在苦难中磨出一颗清明之心。

“殿下可知,此番归来,未必是坦途?”鲁智深沉声道。

少年微微一笑:“我知道。朝中权臣盘根错节,皇后余党仍在暗处蛰伏,康王虽被幽禁,其旧部却蠢蠢欲动。更有秦桧把持枢密院,手握兵权,表面忠顺,实则野心昭然。若我贸然现身,恐激起滔天波澜,血洗全城。”

他说得平静,仿佛谈论的并非自己的身家性命,而是棋局走势。

鲁智深心头一震:“殿下竟能洞悉如此?”

“我在江南寺院长大,师父是前太常寺卿李元礼,因直言进谏被贬出京,后削发为僧。”少年缓缓走下马车,站定在风中,“他教我读史、习字、观政,每夜讲述先帝遗德与朝堂倾轧。十年来,我不止一次梦见太极殿的烛火,听见父皇临终前那一声叹息。”

他抬手抚过唇边朱砂痣,眼神渐冷:“他们说我克父克母,说我命犯天煞。可真正克害江山社稷的,是那些口诵仁义道德、心藏豺狼虎豹之人!”

话音落下,远处忽有蹄声滚滚而来。一队轻骑自官道疾驰而至,为首者披银甲、执长枪,正是林冲之子林云。他翻身下马,单膝跪地:“启禀提辖,梁山已整备妥当!五百精锐待命,粮草器械皆齐,只等太子一声令下,便可举旗清君侧!”

鲁智深尚未回应,少年却轻轻摇头:“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
林云愕然抬头:“殿下?难道要任奸佞横行,让忠良含冤?”

“清君侧,非靠一战可成。”少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,“若今日我们以武力攻城,无论成败,都将背负‘叛逆’之名。百姓只会视我为又一个争权夺利的皇子,而非救民于水火的储君。我要的,不是一座用鲜血换来的皇位,而是一个能让万民信服的新局。”

他转身看向鲁智深:“三叔曾言,梁山聚义,原为替天行道。今日之势,更应如此。不如先隐于市井,布仁德之名,结豪杰之心,待民心所向,再图大计。”

鲁智深凝视着他,良久才缓缓点头:“好一个‘待民心所向’。你果然不负先帝所托。”

众人商议已定,决定暂居城外庄院,对外宣称是南来富商携子避乱。少年化名赵文远,自称徽州茶商之后,举止儒雅,谈吐不凡,很快便与当地士绅结交甚密。而鲁智深则暗中联络旧部,戚赛玉虽失踪不见,但其亲信将领陆续响应,或潜入禁军,或散布流言,皆以“太子未死”为核心,悄然动摇朝廷根基。

与此同时,汴京之内风云骤起。

秦桧得知鲁智深离京前往庐山,立即召心腹议事。御史中丞何栗奉命彻查“妖言惑众案”,将数名传播“太子尚存”消息的百姓斩首示众,并下令全城搜捕可疑僧道。一时间,街头巷尾人人自危,连孩童嬉戏都不敢提及“太子”二字。

然而越是压制,谣言越盛。有人传言曾在梦中见先帝显灵,斥责皇后欺君篡统;也有人说某夜江畔渔夫目睹金光浮水,中有龙影腾空而去,预示真主将归。更有神秘诗帖悄然流传:

>**十年幽魂不曾灭,一纸遗诏藏血泪。**

>**莫道宫墙高万丈,终有东风破阴霾。**

短短四句,竟被谱成小调,在酒肆茶楼传唱开来。百姓口耳相传,渐渐将“赵谌”二字与“明君降世”联系在一起。而每当有人问起此诗何人所作,皆答:“听一个瞎眼老僧念的。”

这老僧,正是许婉柔安排的眼线之一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