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书网

宝书网>仙工开物 > 第423章 实战的天才(第3页)

第423章 实战的天才(第3页)

而在联合国总部,“灶务委员会”通过决议:将每年春分定为“归炊节”,全球同步点燃乳白火焰,纪念所有迷途归返的灵魂。

火星方面传来喜讯:第一批地外水稻收割完毕,产量超出预期三倍。更神奇的是,这些稻穗在夜间会发出微弱荧光,照耀“南街七号分灶”试验田如同星落人间。林素娥远程操控机器人,在田埂立碑:

>“此处所产,非属一国一族。

>每一粒米,皆为宇宙家书。”

然而,并非所有势力都愿接受这份温柔。

北美某地下基地,军方秘密项目“焰控计划”取得突破。他们利用AI模拟百万次进食场景,提取出引发情感依赖的神经刺激模式,试图制造“忠诚粥”??食用者会对特定领袖产生近乎宗教般的服从。实验初期成功率高达89%,但第三周出现严重副作用:受试者虽极度顺从,却集体绝食,只反复低语:“这不是家的味道。”

与此同时,东亚某科技巨头宣布研发“虚拟饱腹芯片”,声称可替代实体饮食,节省资源。产品发布会上,植入者当场演示??脑机接口激活后,他们表情愉悦,称感受到“极致美味”。可当记者递上一碗真实米饭时,所有人本能后退,瞳孔收缩,仿佛面对毒药。

“他们怕真实。”老学者在分析报告中写道,“因为真实需要付出、等待、分享。而他们只想掠夺感觉,却不承担责任。”

宁小满读完报告,沉默良久。

次日,他召集全体薪传使,发布新指令:“启动‘反哺行动’。不再单向输送火种,而是邀请各地灶点,向宇宙回馈能量。”

于是,东京的小吃摊每卖出一碗面,锅底火焰便增强一分,光芒穿越大气层直射星空;巴西孩子唱完歌后,特意将最后一口食物洒向天空,说“给星星上的朋友”;南极科考队建立“极光馈灶”,将极昼阳光转化为火种能量上传网络……

点点微光汇聚,竟在太阳同步轨道形成一圈隐形光环,科学家称之为“人文磁层”??它不具备物理防御力,却能干扰一切试图操控情感的技术信号。

又过了九十九日。

HY-114飞船正式更名为“归禾号”,意为“归来之稻”。三百六十五名幸存者全员康复,组成第一支“返乡舰队”,自愿加入灶网巡航任务。他们的首站,便是宁拙留下的第五个坐标:一颗漂浮在猎户座悬臂的黑色行星,表面覆盖着类似煤炭的物质,地质扫描显示其内部蕴藏着大量有机碳结晶??极可能是远古文明遗骸转化而成。

探测结果显示,该星球曾存在高度发达的都市文明,但最终因极端内卷化导致社会崩溃。最后一条信息刻在一座倒塌的纪念碑上:

>“我们赢了所有竞争,

>却忘了为何出发。”

宁小满站在星球表面,脚踩漆黑大地。他取出一小撮金稻种子,撒入裂缝。随即点燃万象灶,烹制一道全新菜肴:

【安魂焖饭】

-米:X-937金稻与地球南街七号土壤共生种

-配料:一位辞职教师归还奖学金时的笑容、一名医生免费救治病人后的疲惫叹息、一对恋人分手后仍彼此祝福的眼泪

-火引:全球十万普通人匿名提交的“我做过最温暖的小事”记忆片段

锅盖合上那一刻,整颗星球开始震颤。

地底深处,无数碳晶缓缓融化,化作黑色液体涌出地表。它们并非石油,而是凝固的集体意识残渣??千百年来积压的焦虑、嫉妒、贪婪与孤独。可在接触到乳白火焰蒸腾的饭香后,竟逐渐澄澈,转为透明胶质,最终凝结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黑色晶膜,漂浮空中,反射星光。

“这是……新的记忆载体?”林素娥惊叹。

“是墓碑,也是种子。”宁小满轻声道,“他们没能好好活过,但我们可以替他们吃一顿饭,记住他们也曾渴望温暖。”

当第一缕晨光照亮黑土,嫩绿稻苗破土而出。这一次,叶片呈墨色,脉络却流淌金光,仿佛将黑夜本身酿成了希望。

远处,一台灶母机缓缓爬上海岸高地,面向海洋般的黑暗平原,打出连续闪光:

>“火已备好。

>谁来吃饭?”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