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51章
“姐,回来了啦。”
“回来了,回来了。”
当年带着女儿逃难似的离开家乡的赵大琼,在外面闯了三十多年,虽然中途也回来过几次,但没有哪一次有这么激动。
岁月到底不饶人,六十三岁的赵大琼脸上也爬满了皱纹,双鬓头发也开始花白了。
“大姨在屋里呢,下雨天,我不让她们出来。”杜红英递给去一把伞:“中午就在山庄食堂吃点。”
“行,这山庄蛮好的,娘总说食堂的饭菜好吃,愿意住山庄。”
“是啊,住在山庄里她们老姐妹每天聊聊天,溜溜圈,一起吃饭一起看表演一起锻炼,她们都很习惯这样的生活。”
说真,老人们能住进山庄给年轻人减轻了很多负担。
杜红兵和田静都孝顺,但是二人都是搞事业的人。
若冬梅娘思想不转变只愿意住在通安村老家,都快八十岁的人了,谁放心得下啊?
两人下班就得急吼吼的赶回村里,得煮饭洗衣搞卫生忙得团团转。
但现在则不一样,两口子下班早可以开车过来陪着几个老人吃一顿饭聊聊天,然后再开车回城里休息,一点儿也不用担心老人没人照顾。
“我都想退休回来住了。”赵大琼笑道:“红英,你说我回来开厂的事怎么样?”
“大姐,你先歇两天,考察一圈,你要觉得行就干,不行就算了。”
杜红英是真的很佩服大表姐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精气神。
当年那个被打得鼻青脸肿仅上过小学两年的农村妇女,早已脱胎换骨,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,走过世界上十来个国家,能和老外口若悬河谈生意挣外汇。。。。。。
“嗯,兰勇也是这样想的,他呀,还是不想我一个人回来,他说留他一个人深市他会不习惯。”
赵大琼笑道:“他让我问你呢,准备什么时候让浩然接班,他才有退休。”
“这事儿得让他和浩然交接,我是不管的。”
杜红英心里觉得是有点对不起兰勇的,生产队的驴都不带这么使的,一使就是三十年不放手。
公司交到谁手上都没有交到他手上让人放心。
哪怕是现在很多的职业经理人什么的,杜红英和他们中的少数几人打过交道后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。
怎么说呢?
做企业讲究的是就是盈利,赚钱,这本无可厚非。
当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后,那得承担起社会责任,包括对对员工、消费者、环境、社会公益、和政府的责任,而杜红英的企业文化也是这样的。
但是,有几个职业经理人所作所为让她很不放心。
她做的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,比如在伤残退伍军人的工作安排上,有一个职业经理人就提出了质疑,觉得在社会上招人性价比更高,为此还洋洋洒洒写了数篇的企划报告。
兰勇传真给她看后,杜红英问兰勇的想法。
很幸运的是,两人都不改初衷,改革顺应时代发展无可厚非,但是改掉了他们当初想要资助这一特殊群体的想法绝对通不过。
为此那位经理人还痛心疾首,觉得每年损失了一大笔的盈利。
殊不知,杜红英公司每年都会有一大笔的专项基金为伤残老兵服务的。
所以,三观不同不为谋,更不敢把自己的企业交给他们去折腾。